搜尋此網誌
2017年12月14日 星期四
黎紫書《簡寫》
冬陽的早晨,享受讀書會夥伴帶來暖呼呼的茶點及輕柔的舒伯特搖籃曲,這樣的費心安排是為帶領大家進入〈青花與竹刻〉的情境裡。
一個人閱讀《簡寫》享受書中與自己對應的心境,乘著文中空隙留下自己的想像與註解。
共讀《簡寫》則透過不同的生命經驗看見故事裡更多的可能性!這也正呼應黎紫書一開始告訴讀者她的小說方程式:小說≠故事,小說≧故事。
我喜歡閱讀黎紫書的微小說帶給我如同閱讀推理小說的快感!當故事結束被震撼到的那一刻,不禁讓人想再回頭尋找線索,作者精心的佈局這時才讓讀者恍然大悟!如〈青花與竹刻〉中,桃子那一笑引來讀者許多的聯想,而故事開始一再鋪成的種種幸福感,卻顯得份外地諷刺與致命。
愛倫坡曾說短篇小說的原則之一,應該從第一句話開始就要控制全局。這點在《簡寫》中可以深刻感受到,而我更佩服作者在篇名、首句與結尾這三者之間不但能貫穿全文,更讓讀者在心中留下無盡的迴盪!故事的結束是小說的開始,就像〈青花與竹刻〉一文中,如果你認為作者已判定元配是輸家那可就錯了~讀者你如何看待結局?那未寫完的微小說你會如何為它添加枝節?作者決定由誰來說話(觀點)亦引起讀者的好奇與探究而想進一步去推敲故事的完整面貌(恐怕沒有所謂的完整面貌)。
每一次的讀書會老師總會帶領我們思考作品與自身的連結為何?對我而言,每個生活階段都是自己的一篇微小說,雖知句句相扣卻仍被突來的一筆亂了方寸!沒人說得準人生的結局會往哪個方向走,但求最終是一部精彩、想一讀再讀的《簡寫》。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