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繪本:馬頭琴



作者:大塚勇三
繪者:赤羽末吉?斥
翻譯:嶺月
出版:2010年2月
出版社:阿爾發
獲獎記錄: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美國布魯克林美術館圖畫書獎
赤羽末吉為亞洲第一位獲得「國際安徒生插畫大獎」的插畫家

      這是一個有關蒙古樂器馬頭琴的傳說,一個令人動容的生命故事……
有一天,蒙古少年蘇活撿到一隻剛出生的白馬。在蘇活細心照顧之下,白馬長大了,成為護衛羊群的好幫手。
  蘇活帶著白馬參加賽馬大會,贏得了冠軍;主辦活動的王爺卻想以三個銀幣打發他回去,並要他留下白馬。蘇活不答應,被打得昏了過去,白馬也被帶走了。白馬和蘇活的真情故事就此展開……(摘自博客來)
     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是在故事培訓課程中,由老師用較為口語表達的方式將故事內容說給學員聽,當時我也被深深感動而流下眼淚,回家後立刻上博客來買了這本書。拿到書仔細研讀後,我發覺自己很喜歡裡面的文字,因此準備這個故事時也盡量是照著書本,完整地唸出來。

帶領記錄

二年級(101.11)
     故事開始前我播放一小段馬頭琴的音樂給大家聽,並問問現場小朋友有沒有人知道這個樂器名稱?學校有位老師會拉奏二胡,因此有人覺得跟二胡聲音很像,之後我開始述說第一頁:「在中國北方的蒙古.....」然後翻開書上的馬頭琴圖片給大家看,剛剛的音樂就是這種樂器所發出來的聲音。
      故事中我特別用聲音加強了王爺跋扈的感覺,以及蘇活對小白馬的情感,時而驕傲、歡愉,時而悲傷、懊悔。小朋友慢慢的也被動人的故事內容彷彿帶入蒙古草原裏人們豪邁不羈卻又認真生活的情境中。我說到白馬一路跑回主人家,奶奶探頭問:「是誰啊?」這時有好幾位小朋友回我:「是我啊!」,我又繼續和大家玩了起來說:「你是誰啊?」小朋友說:「是白馬呀!」,這過程雖然是在玩卻沒有人嘻嘻哈哈而是很正經地讓故事往下走。
     白馬還是不敵身上的重傷死了,說到這段我刻意將文字慢慢地、輕聲地唸過,並停頓了幾秒鐘,此時全班好安靜,我看到幾位小女生眼框紅紅的,我知道她們一定也跟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時一樣的感動!
     故事結束後,我再播放一次馬頭琴的音樂,不過這次是讓大家可以看到畫面,並且是選擇了較為活潑的曲子,我怕晨光時間結束大家上課都變得愁眉苦臉啦!下課後小朋友圍過來要看書,有些人要求我再放一次影片,他們覺得這音樂好好聽。



關於馬頭琴的音樂可上youtube觀看
      




=================================================
牛奶糖的閱讀心得:

文:吳文玲103.3.20(書香季刊82期)

「馬頭琴」改編自蒙古民間故事,一位勤快善良的牧羊少年在無意間發現了一匹與母馬離散的小白馬,少年與白馬間生死情誼的感人故事就此展開。人類雖有善良的情懷,無奈卻也有自私蠻橫的一面,故事的高潮就在跋扈王爺搶走小白馬開始。每每故事講到此,孩子情緒跟著激昂,不滿王爺怎可如此不守信用!故事以溫暖感性的一面作為結束,這也讓我心中的遺憾得以獲得慰藉,我們無法阻擋悲傷瞬間然來臨,但堅韌的生命必能找到另一條出路。
      「馬頭琴」是由亞洲第一位國際安徒生大得主,日本畫家赤羽末吉於1967年完成的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此書在當年以罕見的大開本呈現,滿版的設計使讀者能完全領受蒙古草原之磅礡氣勢。除此,書中大膽的用色也讓我閱讀時有很不同的視覺體驗,帶動情緒跟著故事情節翻騰起伏。

      說完這個故事如能再與孩子共同聆聽馬頭琴的樂曲,必定能對此書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